Top 35 中 三 中 史 筆記 The 60 Detailed Answer

You are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rticles, knowledge about the topic nail salons open on sunday near me 中 三 中 史 筆記 on Google, you do not find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Here are the best content compiled and compiled by the toplist.charoenmotorcycles.com team, along with other related topics such as: 中 三 中 史 筆記 中三中史筆記pdf, 中三中史精讀, 中三中史試卷下學期, 中三中史作業答案, 中三中史工作紙, 中三中史past paper, 中三中史清朝練習, 中三中史課程


軍閥混戰及五四運動
軍閥混戰及五四運動


中三-讀書卡 | 中國歷史考試攻略

  • Article author: chistory.kanhan.com
  • Reviews from users: 41990 ⭐ Ratings
  • Top rated: 5.0 ⭐
  • Lowest rated: 1 ⭐
  • Summary of article content: Articles about 中三-讀書卡 | 中國歷史考試攻略 課題一:辛亥革命與民初政局. 第一章:晚清革命運動 · 第二章:香港在革命運動中的角色 · 第三章:軍閥政治的概況及其特點 · 第四章:北洋政府的外交挫折與五四運動 … …
  • Most searched keywords: Whether you are looking for 中三-讀書卡 | 中國歷史考試攻略 課題一:辛亥革命與民初政局. 第一章:晚清革命運動 · 第二章:香港在革命運動中的角色 · 第三章:軍閥政治的概況及其特點 · 第四章:北洋政府的外交挫折與五四運動 …
  • Table of Contents:

主導覽

導航連結

歷史時期:中華民國

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三-讀書卡 | 中國歷史考試攻略
中三-讀書卡 | 中國歷史考試攻略

Read More

Senior HighHistory的中三中史筆記.課題三 筆記 – Clearnote

  • Article author: www.clearnotebooks.com
  • Reviews from users: 2830 ⭐ Ratings
  • Top rated: 3.6 ⭐
  • Lowest rated: 1 ⭐
  • Summary of article content: Articles about Senior HighHistory的中三中史筆記.課題三 筆記 – Clearnote 同、光年間救國運動的起落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 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公車 … 中三中史筆記.課題三 … 覺得這份筆記很有用的話,要不要追蹤作者呢? …
  • Most searched keywords: Whether you are looking for Senior HighHistory的中三中史筆記.課題三 筆記 – Clearnote 同、光年間救國運動的起落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 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公車 … 中三中史筆記.課題三 … 覺得這份筆記很有用的話,要不要追蹤作者呢? 「同、光年間救國運動的起落 中日甲午戰爭 《馬關條約》 維新運動 戊戌變法 公車上書 義和團 《辛丑條約》」, Keyword: 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公車上書,辛丑條約,義和團
  • Table of Contents:

相關資訊

留言

Senior HighHistory的中三中史筆記.課題三 筆記 - Clearnote
Senior HighHistory的中三中史筆記.課題三 筆記 – Clearnote

Read More

¤¤¥vµ§°O

  • Article author: www.angelfire.com
  • Reviews from users: 24484 ⭐ Ratings
  • Top rated: 3.1 ⭐
  • Lowest rated: 1 ⭐
  • Summary of article content: Articles about ¤¤¥vµ§°O 西元1863年,康熙進兵臺灣,鄭成功孫鄭克塽投降,滿清統一中國。 第二節 清初的統治政策. 三藩之亂—耿精忠( … …
  • Most searched keywords: Whether you are looking for ¤¤¥vµ§°O 西元1863年,康熙進兵臺灣,鄭成功孫鄭克塽投降,滿清統一中國。 第二節 清初的統治政策. 三藩之亂—耿精忠( …
  • Table of Contents:
¤¤¥vµ§°O
¤¤¥vµ§°O

Read More

¤¤¥vµ§°O¤U¸ü°Ï

  • Article author: student.lionscollege.edu.hk
  • Reviews from users: 49827 ⭐ Ratings
  • Top rated: 3.5 ⭐
  • Lowest rated: 1 ⭐
  • Summary of article content: Articles about ¤¤¥vµ§°O¤U¸ü°Ï 商、周(三) · 秦、漢及魏晉南北朝(一) · 秦、漢及魏晉南北朝(二) · 秦、漢及魏晉南北朝(三) · 秦、漢及魏晉南北朝(四) · 隋、唐及五代十國(一) · 隋、唐及五代十國(二). …
  • Most searched keywords: Whether you are looking for ¤¤¥vµ§°O¤U¸ü°Ï 商、周(三) · 秦、漢及魏晉南北朝(一) · 秦、漢及魏晉南北朝(二) · 秦、漢及魏晉南北朝(三) · 秦、漢及魏晉南北朝(四) · 隋、唐及五代十國(一) · 隋、唐及五代十國(二).
  • Table of Contents:
¤¤¥vµ§°O¤U¸ü°Ï
¤¤¥vµ§°O¤U¸ü°Ï

Read More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 Article author: www.lpsmc.edu.hk
  • Reviews from users: 17949 ⭐ Ratings
  • Top rated: 4.0 ⭐
  • Lowest rated: 1 ⭐
  • Summary of article content: Articles about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Quiz. Show all questions. <= 1 / 20 =>. 公元1644年,誰開山海關降清,讓清兵能長驅直入? ? 戚繼光 ? 袁崇煥 ? 李自成 ? 吳三桂. …
  • Most searched keywords: Whether you are looking for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Quiz. Show all questions. <= 1 / 20 =>. 公元1644年,誰開山海關降清,讓清兵能長驅直入? ? 戚繼光 ? 袁崇煥 ? 李自成 ? 吳三桂. Hot Potatoes, Hot Potatoes, Half-Baked Software, Windows, University of Victoria
  • Table of Contents: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Read More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 Article author: ccythk.tripod.com
  • Reviews from users: 11540 ⭐ Ratings
  • Top rated: 3.4 ⭐
  • Lowest rated: 1 ⭐
  • Summary of article content: Articles about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課堂筆記. 中三中史筆記— 3C版、3E版 · 中三上學期普通話口試. *筆記內容如有錯漏,請通知本人! …
  • Most searched keywords: Whether you are looking for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課堂筆記. 中三中史筆記— 3C版、3E版 · 中三上學期普通話口試. *筆記內容如有錯漏,請通知本人! Hot Potatoes, Hot Potatoes, Half-Baked Software, Windows, University of Victoria
  • Table of Contents: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中三中史網上練習

Read More

中史筆記-新人首單立減十元-2022年8月|淘寶海外

  • Article author: world.taobao.com
  • Reviews from users: 33458 ⭐ Ratings
  • Top rated: 3.4 ⭐
  • Lowest rated: 1 ⭐
  • Summary of article content: Articles about 中史筆記-新人首單立減十元-2022年8月|淘寶海外 當然來淘寶海外,淘寶當前有272件中史筆記相關的商品在售。 … 9科任選】2023版衡水中學狀元手寫筆記新教材新高考語數英物化生政史地高一二三資料書高中參考書高考總 … …
  • Most searched keywords: Whether you are looking for 中史筆記-新人首單立減十元-2022年8月|淘寶海外 當然來淘寶海外,淘寶當前有272件中史筆記相關的商品在售。 … 9科任選】2023版衡水中學狀元手寫筆記新教材新高考語數英物化生政史地高一二三資料書高中參考書高考總 … 去哪兒購買中史筆記?當然來淘寶海外,淘寶當前有198件中史筆記相關的商品在售。
    在這些中史筆記的風格有簡約、商務、小清新、創意潮流和復古等多種,在中史筆記的適用人羣有學生、白領、文藝青年、商務辦公人士和中學生等多種,在中史筆記的適用場景有書寫、辦公、教學培訓、手賬和會議等多種,在中史筆記的記事本分類有通用筆記本、線圈本、皮面本、筆記本和膠套本等多種,在中史筆記的幅面有A3、A4、B4、A5和B5等多種。中史筆記
  • Table of Contents:
中史筆記-新人首單立減十元-2022年8月|淘寶海外
中史筆記-新人首單立減十元-2022年8月|淘寶海外

Read More


See more articles in the same category here: 966+ tips for you.

中史筆記

中史筆記(獨家)

甲部

第一章 滿清入關與康、雍、乾盛世的統治政策

第二章 道、咸時期的內憂外患

第三章 同、光年間救國運動的起落

第四章 革命運動與中華民國成立

第五章 軍閥政治

第六章 國共第一次合作與分裂

第七章 國共第二次合作與抗日戰爭

第八章 戰後國共關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第九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與外交

第一章 滿清入關與康、雍、乾盛世的統治政策

第一節 滿清入關

滿洲族—原名女真族,明初分為建州、海西、野人三部。

十六世紀末建州部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各個部落,創立八旗制度。

努爾哈赤—率領幾十萬八旗軍包圍寧遠,被袁崇煥用火炮打傷,退到瀋陽死了。

滿清入關—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由於明室內政腐敗,使滿洲族得以坐大

明室內部—李自成自稱闖王,攻陷北京,明思宗自殺,吳三桂開關降清,清兵佔據北京及黃河流域一帶。

南明—南方被擁立的明朝宗室,先後有福王(南京)等,到桂王遇害為止。清廷倚靠漢人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把南明的抗清力量鎮壓。

西元1863年,康熙進兵臺灣,鄭成功孫鄭克塽投降,滿清統一中國。

第二節 清初的統治政策

三藩之亂—耿精忠(仲明子)、尚之信(可喜子)、吳三桂於康熙帝即位後先後作叛,康熙派兵平亂,前後歷時八年,史稱「三藩之亂」。

清初盛世—康熙平息內亂,減免賦稅;雍正執法極嚴,興修水利;乾隆重視招攬人才,編纂《四庫全書》。

懷柔政策—1. 為明思宗發喪,大赦天下

2. 盡除明末苛稅

3. 開科取士,徵用賢才

4. 優待和尊重明降將

高壓政策—1.進行多次大屠殺,如楊州十日、嘉定三屠

2.派八旗兵駐守全國重要地點,鎮壓抗清活動

3.嚴禁人民集會結社

4.屢興文字獄,防止反清思想的傳播

5. 為了消滅漢人的民族意識,強迫漢人薙髮留辮

清初武功—1.康熙中葉平定蒙古

2. 乾隆年間統一回疆

3. 開闢西南,把少數民族收編入郡縣制度下,清廷派官吏管治

結果:清人國力鼎盛,聲威遠播,稱得上當時東方第一大帝國

愚民和分化—滿清以維護本族的利益為主,目的雖然達到了,但邊區民族受到隔離,始終未能和內地人民融合,而且存有離心的傾向。一旦外來勢力入侵,各族無法共禦外侮,削弱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力量。

愚民政策—1.嚴禁蒙古人學習漢語及與漢人來往

2.組織蒙古八旗兵

3.分化各教派,厚待歸順回民

4.冊封達賴、班禪喇嘛,又派駐藏大臣治藏

5.廢除世襲的土司,派流官管理苗民

6. 懷柔與高壓政策兼施

第二章 道、咸時期的內憂外患

第一節 清初的中衰

中衰原因

1. 賦徭日重—乾隆好大喜功,耗費軍餉一億兩以上,加上多次巡幸江南,使人民的賦稅和徭役日益繁重

2. 貪污成風—貴族多揮霍貪污,以和珅的貪污情況最為嚴重

3. 土地兼併—清初社會安定,人口迅速增長,但耕地面積增加不足十分之一,土地集中在少數貴族、官吏和地主的手上,農民生活日困

第二節 鴉片戰爭

通商限制—清初,朝廷為了鞏固國家的統治,所以在對外貿易方面採取閉關政策,對外商嚴格管制。只開放廣州對外貿易,並且規定外商必須通過「公行」進行買賣

中英交惡— 乾隆、嘉慶年間,英國曾兩次派遺特使來華,但都一無所得。道光時,律勞卑奉英廷命令來華,他和兩廣總督發生嚴重衝突,兩國關係日益惡化。

查禁鴉片—外商發現鴉片有利可圖,便用走私方法輸入我國,道光初年,鴉片數量直線上升。吸食鴉片不但損害國民健康,敗壞社會風氣,我國對外貿易變成入超,白銀大量流出,對國家經濟的打擊尤為嚴重。林則徐主張「重治吸食者」。道光皇帝非常感動,差他為欽差大臣,到廣東查禁鴉片。

鴉片戰爭

戰端引起—1839年,林則徐到達廣州,迫令外商交出鴉片,在虎門銷毀;並且要各國商船保證以後不再販運鴉片,只有英國不肯。林則徐便下令斷絕英商的供給。1839年,英水手在九龍尖沙咀醉酒行兇,打死村民林維喜,義律不肯交出兇手,於是中、英關係更惡劣。

戰爭爆發—1840年,英使懿律率領艦隊先陷浙江定海,將林則徐撤職,另派琦善到廣州和英軍交涉。在英軍威迫下,議訂《穿鼻草約》。1842年,英軍直逼南京。清廷被迫簽訂《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1.割讓香港島

2.賠款2100萬�O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作通商口岸

戰爭影響—《南京條約》除割地賠款及開放五口通商外,英國取得了「領事裁判權」、「協議關稅」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幾項特權,使我國的主權嚴重受損;加上清廷對國際事務的無知,在美、法等國的要求下,亦與各國享有和英國同等的權利。鴉片戰爭暴露了清廷的腐敗和無能,從此列強的侵略接踵而來,揭開我國近代史上苦難的一頁。

第三節 太平天國

產生背景—鴉片戰爭後,鴉片氾濫,廣西連年災荒,1850年,廣西金田村爆發太平天國事件

建立經過—1884年,洪秀全和馮雲山到廣西傳教。信徒漸多,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都先後入會。1850年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事。1851年,太平軍攻進永安,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王」。1853年,太平軍攻陷南京,改名天京,並在那�堜w都。

天國敗亡—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直逼天津,全國震撼。正當全盛時期,太平天國發生了內訌:洪秀全不滿楊秀清專擅,暗召韋昌輝回京殺楊秀清,其後韋昌輝又被洪秀全所殺,石達開也率軍西走。1860年後,清廷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對太平天國採取大包圍的戰略,終於在1864年攻陷天京,太平天國至此滅亡

失敗原因—1.只顧攻取城池,卻沒有加以保護

2.定都天京,生活日趨腐化

3.諸王因爭權造成內訌和分裂

4.太平軍不重視中國的文化,又崇拜「夷人」上帝

重要影響—1.播下革命種子

2.地方權重,削弱中央集權

第四節 英法聯軍之役

遠因—1.(入城問題)廣州市民堅拒英人入城

2.兩廣總督葉名琛對外人不理不睬

3.(修約問題)當列強向清廷提出修約時,受到拒絕

近因—1.(亞羅號事件)1856年亞羅號懸英旗入廣州,水師發現該船執照過了期,便把水軍扣留。英領事要求放還水手,並向英方道歉。事後清廷只放還水手,但不向英方道歉。於是英艦炮轟廣州市,使廣州市民焚燒各國商館。英國以此為藉口,發動侵華戰爭。

2.(馬賴神父事件)法國傳教士馬賴神父潛往廣西傳教,被西林官吏逮捕,把他處死。法國以此為藉口,發動侵華戰爭。

經過—1857年聯軍先陷廣州,攻佔大沽炮臺,清廷唯有求和

天津條約—1.增開商埠

2.英、法商船可於內河航行

3.對英賠償400萬兩,對法賠償800萬兩

4.英、法僑民犯罪,由英法領事裁判,中國官員不得過問

北京條約—1.前定天津條約繼續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半島南部予英國

4.賠償英、法軍費各800萬兩

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簽定,除了割地賠款和加開商埠外,連司法和關稅的自主權也喪失。外國人自此可以到中國內地旅遊、航行、通商、傳教,甚至購買田產;影響力深入內陸鄉鎮,清廷對內威信盡失,對外地位更加一落千丈。

第三章 同、光年間救國運動的起落

第一節 洋務運動

原因1:內憂外患—清代在道光中葉以後,國勢日益衰弱,外有鴉片戰爭和英法聯軍的入侵,內有太平天國的起事。在內憂外患重重打擊下,朝廷為了挽救國運,就在同治年間,推行了一項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

2:親身體驗—部分清廷的官員親自體驗到西方的先進武器和軍隊編制的效用,成了日後推行洋務的中堅分子。在中央以恭親王奕訢為主,地方上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骨幹。

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張之洞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可見洋務派仍抱有中國優於外國的想法。

經過

富國強兵:洋務運動初期講求「強兵」,以軍事建設為重心,設立現代化軍隊,興辦軍事工業,製造槍炮船艦,希望「師夷之長技」達到「制夷」的目的。中期以後講求「富國」,興辦實業,像電報局、輪船招商局、各頰織造廠、修築鐵路和開採礦產等。

外交育才:近代的外交政策和觀念,亦在這期間形成,像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派遣外交使節。在培育人才方面,派遣學生分赴各國留學,設立同文館培養翻譯人才,又透過「翻譯學館」,把許多西方的新知識傳給中國知識分子。

失敗原因

領導人觀念錯誤—領導洋務運動的人,只求治標,始終未能在政治、經濟、教育各方面作治本的改革。

守舊派的阻撓—慈禧太后和朝中的頑固守舊派,對洋務運動百般阻撓,甚至挪用海軍的經費來修建頤和園。

內部的腐敗—由於缺乏完善的制度,因此貪污、濫用的流弊叢生,以致洋務運動的成效不大

影響—1. 洋務運動雖然沒有成功,但它是我國近代化的開端,掀起國人興辦近代工業的風氣

2. 創辦了新式陸軍和海軍

3. 外交機構的設立和外交人才的培養,也使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得以縮小

4. 洋務運動可以說是為我國工業、國防、外交奠下初步的基礎

第二節 中日甲午戰爭

戰端引起—日本自從公元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後,便實行變法維新,國勢驟盛。它先併吞了琉球,進一步謀取朝鮮,繼而進窺中國

戰爭爆發—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朝鮮政府無力平亂,請求清廷出兵,並照會日本。亂平後,日本不但不撤兵,還拘捕朝鮮國王,清廷知戰事難免,即派兵萬餘人馳赴朝鮮平壤,又海運千餘人往牙山增援。日艦首先擊沉清廷運兵船,向清軍進攻,兩國正式宣戰,史稱甲午之役。

清軍連戰失利,陸軍不久便退出朝鮮,北洋艦隊也在黃海遭到挫敗。日軍攻陷旅順、大連,最後,威海衛也告失守,清廷無法抵抗,終於在日本的馬關訂立了《馬關保約》,其中的要點有:

《馬關條約》1. 中國承認朝鮮獨立自主

2. 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

3. 割遼東半島、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

4. 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5. 日本可在各通商口岸設立工廠

影響—日本在中國設廠,列強紛紛效法,嚴重打擊我國的工商業發展;割地和賠款更刺激了西方列強從中國爭奪利益的野心。此後數年,列強紛紛強借港灣,劃分勢力範圍,使我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

德國強借膠州灣九十九年;俄國強借旅順、大連二十五年;英國強借威海衛二十五年,並擴展九龍界址(即r新界』) ,租期九十九年;法國強借廣州灣九十九年。

勢力範圍是指列強在中國各自在一定範圍內劃為自己享有政治及經濟權利的特殊區,他們強迫中國承認或互相協議不可將該區和利益轉讓與他國。當時,俄國以長城以北為勢力範圍,德國據山東,英國據長江流域,日本據福建,而法國則據西南各省。

[門戶開放政策]

精神—機會均等,利益均沾

內容—各國在勢力範圍相同權利

—關稅率一致,由中國徵收

何以接受此政策?

因為當時列強互相牽制,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佔中國,既然可以「機會均等,利益均沾」,所以列強同意此政策。

第三節 維新運動

背景—甲午之役顯示了洋務運動是失敗的。馬關條約簽訂後,國家面臨被瓜分的危機。有識之士認為必須在政治上革新,才能圖存。這樣便掀起了變法維新。

光緒帝年青有為,早有變法圖強的意念,公元1898年初,德國強佔膠州灣的消息傳出後,全國震動。康有為再次上書,光緒皇帝深受感動,於是決心變法。

經過—康有為知道風氣未開,變法不易,便大力宣傳維新思想。他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刊印雜誌;他的學生梁啟超又在上海主編《時務報》,極力鼓吹變法,各省紛紛成立學會,都以變法圖強為宗旨。

失敗原因—光緒帝召見康有為,擢用譚嗣同等人在軍機處幫助起草命令和批閱奏章。一百日之間,頒布了幾十項變法維新的政令,推行太快。

─新政推行各方面的革新,引起了守舊大臣的反對。為了維護本身權益的滿洲親貴,便和慈禧太后密謀廢帝。

─光緒帝本想借助袁世凱奪回實權,竟被袁世凱出賣。慈禧奪去光緒帝的權力,把他囚禁起來。

─公元1896年9月28日,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等六人被殺,時人稱為『戊戌六君子』。

影響—維新運動大力介紹西方各種制度和學術,使國人眼界大開,吸收了不少現代的新知識。

─戊戌政變後,保守大臣重新掌政,仇外心理加強,政治更趨腐敗,使更多有識之士明白到推翻滿清政權,是我國唯一的出路,於是加入反清的革命行列。

第四節 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背景—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之役的五十年�堙A清廷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為解決巨額賠款,清廷不斷增加賦稅,列強的經濟侵略更使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

─英法聯軍之役以來,允許外國教士自由傳教,不法的教民假借教會的特殊勢力,欺壓鄉民,以致排外仇教的情緒極為普遍。

庚子事變—公元1900年,義和團在北京大肆進行排外活動。日本公使館的書記和德國公使也在混亂中被殺。列強除提出嚴重抗議外,並準備對我國用兵;但朝廷�堻臕項蛪O禧太后的-班昏庸頑固的大臣,全都認為這是洗雪國恥的良機,終於決定向各國宣戰,並命令義和團進攻各國駐北京使館。

─早在清朝向各國宣戰前,英、美、日、德、俄、法、奧、意八國已組成聯軍攻陷大沽。到清廷下詔宣戰後,聯軍再佔領天津,並攻破北京。這一役,我國所受的損失與創傷甚大。

《辛丑條約》—公元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

1. 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清還,連利息共九億八千萬兩

2. 拆毀大沽炮台

3. 北京、天津至山海關,准許各國駐兵。

影響—《辛丑條約》准許外國在北方要地常駐軍隊,又拆毀大沽炮台,北京的國防屏障盡撤,伏下無窮的後患。 賠款數目鉅大,連利息近十億�O,國計民生更加陷於絕境。 義和團愚昧暴戾的行為,引起各國對中華民族的蔑視,嚴重損害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東南互保】—八國聯軍入侵期間,以兩江總督劉坤一及湖廣總督張之洞為首的各地總督,與上海各國領事簽証《東南互保章程》,聲明不會奉行中央宣戰的指示,並與洋人互相保護東南一帶。事後清廷不加追究,結果埋下日後軍閥割據的禍根。

第五節 清末的立憲

背景—庚子事變後,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境內展開,以遼河東部為交戰區,結果日本戰勝。當時國人多認為日本強盛,是由於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於是人們深信如不立憲,國家便無法圖強。

經過—1908年,頒布《各省諮議局章程》,《議員選舉章程》及《憲法大綱》,規定的君權太大,絕無民主精神。

─1911年成立內閣,十三名內閣大臣中,滿人竟佔了八名,其中五人更是皇族,時人譏為「皇族內閣」。

影響— 立憲的騙局把清廷的保守頑固完全暴露出來,真正立憲人士的夢想完全破滅,從此對清廷不再存有希望。

─不少原是立憲派的分子,也投向革命的行列。就在「皇族內閣」成立後不到半年,辛亥革命終於爆發,滿清皇朝也因此滅亡。

第四章 革命運動與中華民國成立

第一節 晚清的革命運動

革命起因—甲午戰爭慘敗後,列強瓜分中國的危機日益嚴重。有識之士普遍醒覺,出現了兩個不同的救亡運動。傳統的知識份子想從政制改革方面挽救清朝,於是推行維新運動;但少數有遠見的人士則認為只有推翻清朝,才可以挽救中國,於是掀起革命風潮。

孫中山史—孫中山,公元1866年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曾在香港就學,藉著行醫來宣傳革命。1894年組織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1895年,他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

同盟會—1905年,孫中山從歐洲抵達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組織,在東京創立同盟會,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四大綱領。孫中山把這四大綱領歸納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就是三民主義。

黃花崗之役—同盟會成立後,1906年1911年這幾年�堙A曾多次起義都未能成功,但卻喚醒了全國人民決心推翻滿清,公元1911年4月27日的「黃花崗之役」影響最大。這一次起義,集中了各省革命黨的精英百多人為先鋒,由黃興率領進攻廣州的兩廣總督衙門,血戰了一整夜,因為寡不敵眾,又告失敗。這次為革命捐軀的志士七十二人,同葬於廣州的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第二節 中華民國的成立

武昌起義—清廷為了巨額賠款而籌措大量金錢,便將鐵路建築權讓給外國。公元l911年5月,清延宣布「鐵路國有」的法令,令當時湖北、湖南、四川和廣東各省人民頗為不滿,使他們蒙受損失。

─各省商民紛紛起來抗議,以四川最激烈;他們成立了「保路同志會」,四川總督採取強硬的手段鎮壓,引起人民的激烈反抗,清廷急調湖北的新軍到四川去鎮壓,造成湖北的守備空虛。

─革命黨人就乘機於10月10日在武昌發動起義,清廷的官吏倉皇逃走,革命軍佔領武昌,並推舉黎元洪為都督,史稱「辛亥革命」。

各省獨立—武昌起義成功後,各地革命軍紛紛響應。不少省份看到清政府大勢已去,都宣布獨立,清廷所能控制的只剩下直隸、河南和東三省。

民國成立—同年12月初,革命軍克復南京,籌備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推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為副總統,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

袁世凱的野心—袁世凱別有用心,派舊部段祺瑞、馮國璋南下,攻佔漢陽,顯示他的實力;一面借助革命軍來要挾清廷,另一方面又以兵力威迫革命軍,來實現他的野心。

廢除君主專制—武昌起義後,袁氏派軍南下,革命軍的實力比不上袁世凱

─臨時政府�埵酗ㄓ痐H都希望和袁世凱妥協,孫中山亦不願延長內戰,多受戰爭的痛若,不得已與袁世凱協議,讓位給袁世凱。

第五章 軍閥政治

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 之 洪憲帝制

遷郡北京—袁世凱於公元l9l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實現了他竊國的第一步計畫。

二次革命—袁世凱當了臨時大總統後,同盟會的中堅分子宋教仁,聯合部分會員,將同盟會改為「國民黨」,袁世凱便派剌客暗殺他。

─為了擴充私人的武力,準備發動內戰,袁世凱未經國會同意,向外國銀行團借款二千五百萬鎊,下令將國民黨籍的都督李烈鈞、胡漢民等免職。

─李烈鈞首先起兵反抗,組織「討袁軍」。這時袁軍大舉南下,但國民黨內部卻意見分歧。袁氏先後將各地的反抗力量逐一擊破,稱為「二次革命」。

籌備帝制—「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強迫國會議員選他做正式大總統。為要做皇帝,他組織「籌安會」,鼓吹君主立憲,指使他們組織群眾請願,要求變更國體;由他的親信組織「國民大會」,進行投票,推舉袁世凱為「中華帝國大皇帝」,於1916年1月l日「登極」,並定該日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元旦」。

組織護國軍—當帝制籌備進行時,蔡鍔、唐繼堯等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並組織「護國軍」討袁。

袁世凱的下場—貴州、廣西、廣東、浙江各省紛紛響應。袁世凱知大勢已去,便取消帝制。洪憲的帝號,只有八十三日便廢除了。不久,袁世凱於1916年6月6日病死,護國運動以勝利結束。

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 之 張勳復辟

府院之爭—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為大總統。段祺瑞想乘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擴充軍隊,提出中國參戰案,黎元洪與國會並不同意,下令免除他的職務。

張勳復辟—黎元洪見當時情勢危急,急召與段祺瑞不和的張勳率兵入京調停。可是張勳強迫黎元洪解散國會,擁清廢帝溥儀復辟。段祺瑞立即組織「討逆軍」,張勳戰敗逃走。為期只有十二天的「張勳復辟」事件便告結束。

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 之 護法運動與軍閥混戰

護法運動—復辟事件發生後,黎元洪引咎辭職。段祺瑞廢棄《臨時約法》,孫中山聯合西南各省,舉起護法的旗幟,在廣州組織軍政府,孫中山當選為大元帥,受到雲南、廣西軍閥的操縱。孫中山見到自己的主張不能貫徹,便憤而辭職,護法運動宣佈失敗。

北方軍閥混戰—袁世凱死後,部屬段祺瑞、馮國璋各擁一部分軍力。段稱皖系;馮稱直系;盤踞在東北的張作霖稱奉系。這三系軍閥為鞏固自己的地盤勢力,攻戰不休;他們不以國家人民為念,分合不常,時和時戰,造成了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第二節 五四運動 之 日本侵佔山東與二十一條款

日本侵佔山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乘歐美各國無暇東顧的時機,籍口向德宣戰,派兵佔領了原被德國控制的膠州灣和膠濟鐵路,奪取德國在山東的特權。

二十一條款—公元l9l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款」的要求,袁世凱正急謀稱帝,竟接受了日本的大部分要求;段祺端為擴充私人的軍力,接受日本貸款。日本向段氏政府提出霸佔山東各項權利的要求時,段祺瑞竟欣然同意。

第二節 五四運動 之 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1918年,大戰結束,參戰國家在法國巴黎召開和會,中國代表提出幾項要求,

1.廢除袁世凱與日本簽訂的「二十一條款」

2.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直接交還中國

3.重新協議列強在中國的權益問題

第二節 五四運動 之 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知識分子感於國家內憂外患的嚴重,紛紛起來創辦刊物,鼓吹救亡圖存,宣傳新文化,反對舊思想。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到此任教。北京便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

五四運動—原因—巴黎和會處理不公的消息傳來後,舉國憤怒。1919年5月4日,北大三千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舉行示威遊行,以「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為口號,要求嚴懲與「二十一條款」和歷次向日借款有關的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人。北洋政府出動軍警鎮壓,拘捕學生數十人,各校的學生全體罷課以示抗議,全國各地學生紛紛響應,發起抵制日貨行動。

五四運動—經過—段祺瑞政府拘捕北京的學生千多人,罷工罷市風潮迅即擴大到全國各大城市,段祺瑞政府只好釋放被捕學生,宣布罷免曹、陸、章的官職;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亦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連動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五四運動—影響—五四運動是一場愛國運動。

政治方面,我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清楚表示不甘受列強擺布,步向自主外交的途徑,

社會方面,全國國民愛國熱情高漲,以提倡國貨為號召,紛紛抵制日貨,抵抗列強的經濟侵略,

教育方面,知識分子批判傳統禮教和儒家思想。

五四精神—熱愛國家/民族

—關心國事

—盡力為國家貢獻

—朝向科學和民主為方向

—建設祖國

第三節 五四運動 之 九國公約

九國公約—1921年,九國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締結了「九國公約」,宣稱­­­­­­

—尊重中國的主權和獨立,重申「門戶開放,機會均等」

—日本同意交還膠州灣,而膠濟鐵路則由中國出錢贖回

第六章 國共第一次合作與分裂

第一節 國共第一次合作

國民黨改組—1914年孫中山將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

—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為中國國民黨

—並確定「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國共第一次合作—

合作背景—孫中山看見歷次革命失敗,決心擴大國民黨的基礎,要打倒軍閥和帝國主義,必須先建立革命軍隊,唯有借助外力。

合作形式—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召開大會,通過「聯俄容共」方針,共產黨員可以個人資格加入國民黨。

在蘇聯援助下,國民黨在廣東黃埔成立陸軍軍官學校。

第二節 國民革命軍北伐與國共的分裂

國軍北伐—1915年3月l2日,孫中山不幸在北京逝世。國民黨人繼承他的遺志,任命蔣介石為總司令,出師北伐,統一全國。

第一次北伐—北伐的初期,革命軍士氣如虹,加上群眾支持,故此節節勝利。長江以南各省都被國民政府收復了。

寧漢分裂—北伐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國民政府卻因為容共、清黨兩種意見的衝突,造成內部分裂。以左派分子汪精衛為中心的「國民政府」,主張繼續「聯俄容共」;以蔣介石、胡漢民為首的反共分子則在南京另組「國民政府」,決議取消共產黨員的國民黨籍,史稱「寧漢分裂」。

第二次北伐—公元1928年,國民政府復合後,蔣介石復出。張作霖在退回東北途中,被日人預埋的地雷炸死。他的兒子張學良宣布歸附國民政府,於是北伐大功告成,全國出現形式上的統一。

國民政府的隱憂—日本入侵

—各軍事將領擁兵自重

—中國共產黨重建勢力

國共分裂—彼此間存在很多矛盾。北伐開始後,共產黨積極推行農民及工人運動。1927年北伐期間,國民黨展開清黨行動,在上海捕殺共產黨員,中共亦被國民黨的軍隊擊敗。

成立中華蘇堆埃政府—毛澤東率領餘部輾轉到達湘贛(禁)邊界的井岡山,建立了中共第一個根據地,並積極組織紅軍。1931年,共產黨紅軍的總數已經超過十萬,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政府。

萬里長征—1930年底,蔣介石集中力量對付中共的江西根據地,先後進行了五次大圍攻,前四次均被紅軍擊敗。

—1933年,國民政府調動了一百萬軍隊,並發動第五次大圍攻,迫使紅軍在公元1934年放棄了江西蘇區,突圍西走,展開二萬五千里長征

—紅軍抵達貴州,舉行「遵義會議」,確定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1935年10月抵達陝西,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新根據地

—這次長征,中共解除了被國民黨軍隊滅絕的危機

第七章 國共第二次合作與抗日戰爭

第一節 國共第二次合作

大陸政策­­­─日本自從公元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國勢日趨富強,於是提出「大陸政策」。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說:「欲征服全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炸毀南滿鐵路,強指是中國所為,接著東三省完全淪陷

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日本藉口上海抵制日貨,砲轟吳淞要塞,中國的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日軍沒法得逞。不久,英、美、法三國出面調停。

偽滿洲國─日本為使強佔東三省合法化,於1932年成立「滿洲國」,由清廢帝溥儀執政,國聯拒絕承認滿洲國,日本老羞成怒,退出國聯

西安事變─1931年,日本不斷對中國發動侵略,但國民政府堅持採取「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引起了不少軍民的不滿。張學良和楊虎城,曾多次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但都遭到蔣介石拒絕。

─於是他們計劃實行「兵諫」。1936年,蔣介石親自到西安督師,結果被張學良劫持,國共雙方進行調解後,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返回南京,事件和平解決。

第二節 抗日戰爭

七七事變─1937年日本華北駐軍在北京西南宛平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七月七日晚上,日本藉口一名兵士失蹤,要求入城搜查,被拒後就在深夜開炮轟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

南京大屠殺─日軍於12月攻陷南京,竟然滅絕人性地屠殺了三十萬無辜百姓。

抗戰初期─1937年山西「平型關大捷」和1938年山東「台兒莊大捷」

日軍新策略─國軍退出武漢之後,速戰速決的計劃完全被粉碎,於是改用「以華制華」的策略─引誘國民黨汪精衞在南京組織偽政府。

形勢轉變─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從此中、美、英共同作戰,1943年中國入緬作戰,維持滇緬公路暢通,軍緩得以源源輸入,大大增加作戰能力。

日本投降─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迫使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戰勝原因─我國的策略是利用自己遼闊的國土,眾多的人口,採取長期消耗持久戰。由於得道多助,我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援,雖然付出了沈重的代價,憑著萬眾一心,團結一致,終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戰勝成果─1942年,美英等國聲明放棄在華特權。日本投降後,東北、台灣和澎湖群島,重歸祖國懷抱。1945年10月聯合國成立,中、英、美、法、蘇同為「安全理事國」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第八章 戰後國共關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第一節 戰後的國共關係

抗戰時中共勢力發展─八年抗戰其間,中共軍力迅速發展,土地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人口發展到1億2千萬,軍隊發展到120多萬,民兵發展到220萬。

─1947年5月,在蘇軍協助下,中共控制東北

雙十協定─1945年8月,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陪同下,應邀飛抵重慶,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聲明「堅決反對內戰,建立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政治協商會議─《雙十協定》雖然簽署了,但國共之間的戰爭並未停止。1946年初,國共雙方達成《停戰協定》,由於國共雙方各自堅持不同的立場,終於正式決裂。

形勢轉變─1946年中,國軍較解放軍強大。1947年中,國軍下降到300萬人,解放軍則增加到近200萬,開始轉守為攻

三大戰役─遼瀋戰役─1948年9月12日,雙方在遼寧瀋陽一帶發動攻勢,解放軍大勝,中共控制東北地區

─淮海戰役(徐蚌戰役)─1948年11月7日,解放軍在徐州、蚌埠、淮河、海州一帶發動攻勢,結果消滅國軍50多萬,佔領長江以北、華北及中原地區

─平津戰役─1948年12月5日,解放軍夾攻北平、天津、張家口一帶的國軍,最後攻下平、津,國軍被殺和投降的達五十二萬人。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4月,解放軍渡過長江,攻陷南京,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國民黨遷往台灣。

─1949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北平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制定國家主席、國旗、國徽、國歌,定都北京。

第九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 與外交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

土地改革與鎮壓反革命─1950年6月公佈「土地改革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和財產,重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

三反五反運動─三反─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

─對象:政府機關�堣@些變質的幹部

─展開於1952年1月1日

─全國各地發動檢舉,召開公審大會,判決貪污犯

─五反─1952年2月初,五反運動在全國展開

─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資料、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

─對象:犯有上述行為的文營工商業者

鳴放和反右運動─毛澤東在1957年推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運動,鼓勵黨外人士批評共產黨,並提出「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批評的言論越來越激烈,當時中央針對這種情形,指批評者為「右派」,並在全國進行「反右派鬥爭」,不少發表過不滿言論的人都受到逼害。

三面紅旗─中共在1953至1957年實行「第一個五年計畫」,取得了初步的成就。為使我國的經濟有更大的發展,實現「在十五年內超英趕美」的目標。

─總路線─公元1958年,中共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方針,即是「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號召人民振作精神,高速度地、大規模地進行建設。

─大躍進─我國自古以農立國,工業一向落後。當時毛澤東提出了「以鋼為綱」的口號,希望藉著鋼鐵生產,改變工業落後的狀況。公元1958年底,全國展開「全民煉鋼」,修造幾十萬個小高爐,用土法煉鋼。結果煉出來的鋼鐵質量太差,廢品很多,造成極大的浪費。

─人民公社─1953年開始,中共推行農業集體化,把傳統的個體農戶組成農業合作社。1958年,便把原有的合作社擴大為人民公社

─結果─「三面紅旗」的計劃由於求成太急,使農業大量減產,工業未能推進,加上自然災害,結果引致國家經濟出現困難和退縮。1959年,劉少奇出任國家主席,跟毛澤東在政治路線上有分歧,造成內部權力衝突,最後引起一場「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

背景─文化大革命前奏在1965年開始。初期只著重文藝批判的問題,但其後則逐漸將焦點轉移至政治路線上。1966年,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立,「文化大革命」全面展開。

發展─毛澤東認為當時的黨、政、軍、文化領域中的領導權,已被大批「走資派」所掌握,一定要發動一場全面性的革命運動,才能把權力爭回來。同年,毛澤柬發表了「我的一張大字報」,號召群眾去「破四舊,立四新」,主要是針對當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全國紅衛兵組織迅速發展起來,並在全國掀起奪權武門的風暴。1967年,解放軍接管各地的礦場,鐵路,以阻止兩派武鬥,學校,新聞出版單位和文藝團體都駐有「工宣隊」和「軍宣隊」。國防部長林彪的勢力不斷上升。1969年,確定林彪為毛澤東的繼承人。

「破四舊,立四新」─四舊是「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四新是「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

毛澤東四個偉大─導師、領袖、統帥、舵手

紅衛兵─1966年5月,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一些學生秘密成立「紅衛兵」組織,其後發表大字報〈無產階級革命造反精神萬歲〉,提倡造反。8月,毛澤東寫信給這支紅衛兵表示熱烈支持。結果,北京紛紛成立紅衛兵組織,逐漸遍及全國,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

林彪事件─1971年,林彪密謀發動武裝政變,可是祕密洩露,於是乘坐飛機逃亡蘇聯,結果在蒙古境內墜機身亡。「文革」時期冒起的江青、王洪文等仍然握有一定的黨、政權力,並不斷對周恩來、鄧小平等老幹部發動攻擊。

天安門事件─1976年,周恩來病逝。4月5日,民眾借悼念這位已故總理,反對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等四人幫的運動,爆發了「天安門事件」;江青認為這是鄧小平策劃的反革命運動,因此罷免他黨內外一切職務。

文革結束─9月,毛澤東逝世。華國鋒被任命為中共主席;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等四人幫被捕,文革的十年動亂至此結束。

文革影響─文化大革命是中共建國後最嚴重的動亂。這期間無數人喪失了生命,學校停課,工廠停產,國家的政治組織受嚴重破壞,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漬的邊緣,可說是一場浩劫。

四個現代化─鄧小平在1977年復出,領導國家改革,力求在二十世紀末實現農業、工業、國防、科技四個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的國家。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實行了重大的經濟改革,並且對外採取開放政策:積極加強對外的文化,經濟活動,引入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派遣大批學生到外國留學,同時大力引進外地資金,設立經濟特區與開放沿海城市。

四個現代化影響─經過十多年的改革與開放,我國的經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國民的收入逐年提高,工業總產量穩步增長。此外,經濟特區和開放城市的成績更加顯著,像廣東的深圳、珠海,上海的浦東,福建的廈門,山東的青島等地,都先後成了繁榮發達的現代化都市。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

中蘇關係─親蘇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次日,即獲蘇聯承認

─毛澤東以「一面倒」為口號,在經濟、文教等都以蘇聯為師

─蘇聯在國防建設和工業建設方面的物資,派遣專家來華

─中蘇交惡─1953年史太林去世,赫魯曉夫當權,兩國對西方政策和「大躍進」發生分歧,雙方就史太林功過發生激烈爭論

─蘇聯突然在「三面紅旗」失敗時撤回全部專家

─1969年3月2日的「珍寶島事件」和7月8日「八岔口事件」

─關係解凍─文革結束後,兩國關係解凍

─八十年代末期,關係正常

─蘇聯解體後,中國隨即與俄羅斯等國建立外交關係

中美關係─中美建交─1971年,「乒乓外交」產生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為恢復邦交鋪路

─1979年,兩國正式建交

─兩國一直在人權、和台灣問題上有問題

─美國一直尊重「一個中國」的原則

─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中日關係─日本一直追隨美國的外交策略

─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後,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到中國訪問

─雙方隨即發表《聯合聲明》,中日建交

─中日在1978年簽訂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雙方在八年中日戰爭與釣魚台列島主權問題,未能達成共識

中英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英國即予承認

─因為新界問題,雙方在1979年開始接觸,82年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訪華

─1984年9月底,發表《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在12月由中國總理趙子陽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正式簽署

1. 英國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中國,同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2. 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除外交、國防事務外,香港特區享有高度自治權

3. 特區政府由當地人組成,現行法律不變,社會、經濟制度及生活方式不變

─1990年,中國公佈《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對外政策─1955年,在印尼召開「亞非會議」(萬隆會議)

─周恩來提出「和平五項原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內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處

So you have finished reading the 中 三 中 史 筆記 topic article, if you find this article useful, please share it. Thank you very much. See more: 中三中史筆記pdf, 中三中史精讀, 中三中史試卷下學期, 中三中史作業答案, 中三中史工作紙, 中三中史past paper, 中三中史清朝練習, 中三中史課程

Leave a Comment